特首梁振英力推兼促成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劉鳴煒捐款,在香港成立首間海外科研中心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,爆出學術醜聞。瑞典傳媒踢爆,學院一名訪問學者為8名病人移植人工氣管,當中6人死亡,卻在論文中聲稱手術成功,學院委託外部機構調查證實醫生失德,學院卻推翻調查結果;直至最近電視台製作紀錄片詳盡報道,學院始重啟調查,去年來港出席科研中心成立典禮的院長Anders Hamsten,日前就事件辭職。
事件源自卡羅琳醫學院訪問教授、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,其研究主要涉及把一種高分子聚合物製作成支架,然後讓患者的幹細胞生長在支架上,再製造出人造氣管,並移植病人體內。但年前被多名同校學者揭發,其刊登於《刺針》的文章中,描述一位患者在手術5個月後沒有出現併發症,且有組織生長迹象,但臨床資料卻顯示,病人術後有嚴重併發症再入院,更要植入支架確保氣管暢通。學者指論文失實問題嚴重,遂要求卡羅琳醫學院進行調查。
學院去年委託外部機構就對論文事件進行調查,結果亦指論文中有虛假及不完整訊息,認為Macchiarini在嚴重學術不當行為;但院長Anders Hamsten卻接納Macchiarini一方,指併發症為預料之內等解釋,推翻對Macchiarini的失德指控。直至上月當地電視台深入報道,8名移植人工氣管的病人中,實際上有6人死亡,但論文卻指形容全部手術成功,才令事件爆煲。
卡羅琳醫學院其後宣佈,對Macchiarini失去信心,決定不再與他續約,並會再就事件進行調查。而繼上周一名涉及調查的諾貝爾評選委員會教授決定辭職後,推翻調查報告的校長Anders Hamsten,前日亦宣佈辭職。Anders Hamsten去年有親自來港參與「劉鳴煒再生醫學中心」成立典禮,亦是中心管理團隊成員之一。
卡羅琳醫學院發言人回應指,Anders Hamsten並無直接參與中心的籌備及運作,其辭職對中心未有任何影響;中心現仍正處於籌備成立階段,正招聘助理教授,預計今年稍後正式開幕。發言人又指,Macchiarini事件已對學院聲譽造成損害,強調會加強內部管治,會對學院處理今次事件的手法進行獨立調查及檢討。
「劉鳴煒再生醫學中心」自去年二月高調舉行成立典禮後,一直未有更新進展,當時院長曾指預期秋天能在科學園開始運作,但網頁上顯示,中心仍正進行招聘。據了解,港大幹細胞專家李登偉會出任中心總監,並正就中心成立進行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