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(星島日報報道)過去一年至少有二十四名職業司機猝死!有醫生估計,職業司機猝死多涉心臟出問題,他們工時長、壓力大、食無定時,且缺乏運動,屬冠心病患者高危一族。「如(司機)開工期間突然感到心絞痛、胸悶、氣促、出冷汗等徵狀,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,應停車立即求醫,不要搽藥油就算!」
上述二十四宗猝死個案中,半數涉及的士司機,其餘屬貨車、客貨車、巴士司機等,死者年齡介乎二十九至八十一歲。
香港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學術委員會會員黃民樂醫生指,如市民吸煙、缺乏運動、中央肥胖、工作壓力大、過長工時、作息時間癲倒、睡眠不足等,心臟健康愈差。而且,血壓 高、肥胖、血糖超標及高膽固醇均屬高危因素,令心臟較易出現問題,嚴重可引致急性心肌梗塞。「不少司機須長時間工作、壓力大又需要捱夜,身體及心臟負荷都甚重,加上他們吸煙及少運動。其實不止是把危險因素加在一起那麼簡單,更是以倍數乘上去,所以他們(司機)的患心臟病風險比一般市民為高。」
五十四歲的邱勝發任職的士司機二十八年,為煙民,過去身體並無任何不適,直到去年工作途中,突然感到心口翳悶,全身冒冷汗,送往急症室後,發現屬急性心肌梗塞,須即時入院,先後接受兩次「通波仔」手術。「我那時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,以前我每日最少飲一杯凍檸樂,有時晚上再飲多一罐可樂,現在已戒甜食及戒煙,而且會做運動!」
協會曾為八十位公眾男士及五十四位男性的士司機進行健康普查,發現只有百分之二的士司機的上下血壓正常,但有近兩成九及七成八的士司機的血糖及BMI超標,健康狀況較其餘受訪者差。
北區醫院及博愛醫院去年至今年三月,接獲一百六十四名因急性心肌梗塞入院的病人中,近一成是職業司機,當中分別有超過七成人有吸煙習慣或膽固醇超標,四成三人首次發現自己有糖尿病。
協會學術委員會會員姚國興醫生警告,「更多患者送院前已死亡,醫院外的存活率亦不足百分之二,大家絕對不容忽視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。」由於病發前未必有徵兆,他建議職業司機定期檢查身體。
|